本文作者:慕容洞唐
整理编辑:拓跋煌岐
之前笔者在某传媒公司听到过一句话,一定要少写一些凉州文化凉州学的文章,万一把东西都写完了,以后没东西可写了,该怎么办?现在回想这句话,我得出一个结论。没东西可写,大概是没有成长。一个人工作十年,是有十年的经验,还是一个经验用了十年?这个问题,笔者很早就有思索。为什么会有中年危机,如何提前10年准备应对在未来即将出现的职业倦怠与身份焦虑?在经历了一些事物之后,我研磨心志终得三事以立命:习经籍以致智慧树、强体魄以固根基枝、营财富以砺意志叶。但这样的总结,未免有些过于潦草。于是慕容洞唐决定和拓跋煌岐再次合作撰文,整理了100多个个人成长核心概念的关键词系统性解析。
展开剩余77%进步 (Progress)被笔者列为了第26个关键词。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一个人想要让自己有所变化,就需要进步了。我太想进步了...进步是指在特定领域或整体生活质量上发生积极的、可衡量的“改变(Change)”。它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来源。为了实现可持续的进步,需要设定清晰的“目标(Goal)”,选择正确的“方法(Method)”,并进行持续的“练习(Practice)”和“调整(Adjustment)”。通过“自我量化(Quantified Self)”等手段追踪进步,可以增强动力,并为下一步的“计划(Planning)”提供“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支持。
三国时期。出身贫寒,随姊夫邓当从军的吕蒙,以武力和胆识闻名,但文化素养较低,常被轻视为"吴下阿蒙"(即吴县的普通阿蒙,暗指缺乏学识)。孙权作为东吴领袖,深谙学识对治国用兵的重要性。他主动劝吕蒙读书,强调:"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需广泛阅读,了解历史即可),并以自身为例:"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起初以"军中多务"为由推脱,但最终被孙权的诚恳和实用主义态度打动,开始发奋学习。鲁肃作为东吴重臣,最初对吕蒙的学识持轻视态度。当他接替周瑜职务后,主动拜访吕蒙,两人论及时局,鲁肃惊呼:"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则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回应,既自信又带调侃,暗示鲁肃对他的认知滞后。
吕蒙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承载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学无止境”“人皆可进”的价值观。其核心精神——通过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并推动他人重新认知——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吕蒙,的确是被大众广泛认可的“进步 (Progress)”。
有效的进步始于清晰的目标设定。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衡量、Achievable可实现、Relevant相关、Time-bound有时限)是目标设定的黄金标准,我们可以主动借助多维度的量化指标,主动让自己进步。
把成就可视化,进步自然就会像呼吸一样简单。今天的你,比起昨天来讲,是进步的吗?
本文作者简介:慕容洞唐,又称慕容若望,凉州籍辞赋大家。主攻凉州学、北京学、上海学、杭州学、浙学、凉州词学、凉州赋学、凉州将军学、吐谷浑学、粟特学、突厥学、鲜卑学、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史研究及凉州文化和洛阳文化的的数字化信息检索和知识可视化。
本文编辑简介:拓跋煌岐,又名张煌岐,前凉控股集团(QHG)董事长,凉武王张轨四十九世孙姑臧张氏建康房,隅川控股集团(SHG)执行董事,魏勒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宝全球行商顾问,执天资本全球联合创始人,易经大师,轻重学创始人,仙道太学主编,九兵修道士,致力于凉州IP的商业价值转化与全球推广。
发布于:甘肃省佳禾资本-正规配资论坛-配资安全平台-我爱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